1375年,锦衣卫揭发德庆侯廖永忠私藏龙袍,朱元璋赐其毒酒一杯。看到来势汹汹的锦衣卫,廖永忠痛斥道:“朱重八,你这是要卸磨杀驴啊!小明王死得冤哪!”随后,将毒酒一饮而尽。廖永忠不会知道,他是第.一个被杀的开国功臣,在他之后,朱元璋大开杀戒,开国功臣几无幸免。廖永忠是跟着哥哥投奔朱元璋的,在与张士诚的厮杀中,哥哥被俘,关押长达10年,死在狱中。为了安抚廖永忠,朱元璋让他接替了哥哥的职位。廖永忠也不负所望,跟着徐达、汤和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朱元璋撰写的《平蜀文》中,朱元璋称“傅一廖二”,能够与傅友德一起被夸赞,足见廖永忠功勋卓.著。唯有一件事,他做得让朱元璋心满意足,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1366年,朱元璋已经平定了大部分地区,想把滁州的小明王接到南京,这件事他让廖永忠去办。5月,瓜州渡口,小明王和侍卫登上了前来接他的船,一旁的廖永忠没有露出一丝异样,随后,他走上旁边的那艘船。一路风平浪静,行至江中,小明王的船毫无缘由地侧翻了。不断有人落水,小明王对着廖永忠的船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廖永忠,快来救驾!”可是,那艘船上没有出来一个人,依然全速行驶着。很快,小明王也落入江中,扑腾了几下,就沉了下去。廖永忠听到汇报,意味深长地说道:“今日水面风大浪高,小明王不幸罹难!”一行人回到南京,听到消息的朱元璋放声大哭,责备廖永忠救护不力,杨宪在一旁劝阻:“吴王,这是天意呀!只能怪小明王福薄。”小明王韩林儿是红巾军首领韩山童的儿子。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韩山童放出风声,扬言将有“弥勒佛转世”,同时,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随后,红巾军的起义轰轰烈烈,可惜,韩山童死在了元军手中。另一个起义军首领刘福通推举韩林儿为皇帝,史称“小明王”。实际上,小明王早已被架空,只不过有个虚名罢了。朱元璋想把韩林儿接到应天府安置,被刘伯温制止了,他说道:“竖牧耳,奉之何为!”朱元璋内心也不想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因此,找了杨宪来商量这件事。杨宪后来能够做到丞相,必然能够揣摩朱元璋的心意,不用吩咐,他就明白该怎么做了。而廖永忠和杨宪的关系很铁,他把这件事交给了廖永忠。于是,小明王的命运在踏上船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国家安稳以后,朱元璋想起了一件件往事,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是怎样得来的,也知道小明王是怎样死的。他在等待时机,5年前,杨宪因为“欺君”被处以重刑,被剥皮实草。廖永忠和杨宪关系甚好,但此时他正在西征,因为有功,免受牵连。小明王的死始终像一块石头压在朱元璋的心头,终于,他找到了机会,从廖永忠住宅搜出龙袍和龙凤印.章,这是谋逆大罪。朱元璋下令,立刻抓捕廖永忠,赐了一杯毒酒。@杂货铺史话朱元璋的疑心病很重,在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以后,他是不安心的。从怀疑知情者是否会揭秘,到儿孙是否有能力保住江山,从廖永忠开始,他就开启了杀功臣的序幕。没有老臣的保驾护航,这也是导致“靖难之役”的原因之一。朱元璋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片“苦心”,成为叔侄相争的导.火.索。小明王则是一枚棋子,一旦无用,就被毫不留情地丢弃了。实际上,只要他看清局势,主动退位,也许朱元璋就放过他了。@杂货铺史话 ,讲述历史中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生。
2、侯功勋名字怎么样向“两弹一星”23位功勋科学家学习!他们的名字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3、习姓在宋《百家姓》中排第332位,目前人口十万人。习姓名人除我们所熟知的习主席外,还有东晋史学家襄阳籍官员习凿齿。习凿齿(317?~383)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一职,代表作《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习凿齿是东汉襄阳侯习郁的后人,世代为荆楚豪族。襄阳不仅是故楚地,历史上也属于荆州辖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198年)划分南郡、南阳各一部份设襄阳郡,辖今樊城、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晋朝时又合到荆州治所。称为北荆州——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提到的荆州实指北荆州襄阳,“江陵或荆州城”才指长江边的现荆州。自东汉初年至东晋,襄阳习氏历时三百余年不衰。习氏家族较出名的人物有:习融、习郁(习融子)、习询、习爽、习竺、习承业、习蔼、习珍(弟习宏)、习温、习宇、习嘏、习祯、习忠(习祯子)、习隆(习忠子)、习凿齿、习辟疆以及习竺女(嫁吴丹阳太守李衡)、庞林(庞统弟)妇习氏(习祯妺)等。习郁其人,历史上的记载不多,记为南郡襄阳人,跟随光武帝刘秀起兵反对王莽新政权,累建功勋。封襄阳侯后未见在政治上更有作为。他是襄阳习家首出仕者。自习郁始,汉晋间,习家名宦满门,习祯撰写的《襄阳耆旧记》历数习氏先祖习融,还有习询、习竺、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宇、习祯、习忠、习隆、习嘏等人。其中尤应特书一笔的是习珍,习珍是三国时蜀汉将领,关羽被害后,习珍宁死不降,拔剑自裁忠烈成仁,颇有楚人壮烈遗风。习珍(?-220年),南郡襄阳(北荆州)人。早年追随刘备四处征战,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襄,习珍出任湖南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之职。关羽北伐中原时,习珍留守零陵,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荆州各郡陆续降于东吴,只有习珍在零陵孤军抗击。孙权派使者前来招降,习珍宁死不从,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孙权派遣潘浚讨伐,习珍固守月余,箭尽粮绝,引剑自裁。先主(刘备)闻珍败,为发丧,追赠习珍为邵陵太守。其后立襄阳堂的分支忠烈堂。习珍子习温,历任东吴荆州大中正(大公平)甚得州里之誉。长沙、武昌太守,选曹尚书,广州刺史,为官清正廉洁,不以权势自居自傲。曾斥责他的儿子习宇:“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无患。怎能以侈靡竞赛呢!”习祯,生于南郡襄阳(北荆州),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奔刘表,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习祯也于此时投奔刘备。建安十六年,习祯跟随刘备入蜀,历任雒县、郫县县令,广汉太守。约卒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前。名气可比庞统、马良。子忠,官至尚书郎。习祯的妹妹习氏,嫁给庞统的胞弟庞林,曹操攻破荆州,当时习氏仍留在城中,自此与庞林、习祯分隔两地,一个人守护着家庭抚养着幼女十余年。后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庞林降魏,魏文帝曹丕表彰习氏贞义节操。(见于《三国志庞统传》。)习嘏,初为临湘令,309年山简征南将军出镇襄阳(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任其为功曹。习嘏官举大纲,不拘文法。时人号为“习新妇”。西晋末,襄阳习氏的根据地——习家池迎来了一位风雅的客人——“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山简。山简在这里留下了一个“高阳酒徒”的著名典故,也给习家池送了一个别称——高阳池。此后,游人接踵而至。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皮日休、贾岛等,均有诗吟唱习家池。到了东晋时,习家池氤氲弥漫的人文气息又孕育出另一个史学大家习凿齿,他留下《汉晋春秋》,《汉晋春秋》主旨在规劝企图称帝的桓温,削其野心。因忤桓温,辞职归乡。习凿齿亦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公元383年征调90万兵马大举进攻东晋,攻陷襄阳,虏俘了当时两大名士习凿齿和释道安。苻坚因慕习凿齿的才学与名望,屡屡致书“征辟”习凿齿,并派车马将他请去,许以高官厚禄,欲利用习凿齿为其实现政治野心服务。但习凿齿却以脚病为由,始终不肯从召。“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后,晋廷曾又征召习凿齿修辑国史,他远避隐居,后在江西新余白梅生息繁衍,成为新余习氏始祖。习凿齿竹篱茅舍,粗茶淡饭,躬耕田园,著书立说、兴办教育。今欧里镇白梅小学,就建在原习凿齿创办的“半山学舍”遗址上。作为历史文化名人,习凿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在于他曾得到荆州刺史桓温或前秦王苻坚的赏识,而在于对中国史学和文化领域的巨大贡献。
4、开国功勋合影:一排左起:宋庆龄、、、、、、。
5、公元1375年,廖永忠私用龙凤等御用物被锦衣卫揭发,朱元璋盛怒赐他毒酒。廖永忠看着来势汹汹的锦衣卫,痛骂:“朱重八,你这是卸磨杀驴!小明王为何而死,你心里清楚!”随后将毒酒一饮而尽。“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朱元璋能够打下天下,第一战就是凭借廖家兄弟的相助夺取采石,更是廖永忠帮他构建水军击败大敌陈友谅。如果说大将军徐达是明朝陆战军功第一人,那么廖永忠就是明朝数次水战的大功臣。《明史》:“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公元1355年,朱元璋带着徐达等人意图攻打芜湖的采石,可是他们不善于水战,一群人乘船被康茂才率领的元军多次击退。朱元璋三番两次带徐达等突袭都没有效果,每次都成了元军的活靶子,兄弟死伤不少。朱元璋每天在营帐中愁眉不展,这天有亲卫禀报有人带兵投靠,他们就是在巢湖上当了多年水匪廖永安、廖永忠两兄弟。朱元璋刚想派人招安他们,结果他们来了,顿时感叹说道:“此天意也,机不可失。”朱元璋立马召集人手再次攻采石,在廖永忠等人的相助下康茂才带残部逃跑,随后廖家两兄弟帮朱元璋打造第一只水军,更是帮助朱元璋打赢了60万水军的陈友谅,此战之中廖永忠在张定边手中救下朱元璋。廖永忠一直死心塌地跟朱元璋打江山,可是朱元璋分封功臣时,军功不输徐达的廖永忠却仅被封为德庆候,而且还是二十八侯中功勋相对垫底的侯爵。朱元璋为何如此对待大功臣廖永忠,这一切还得从四年前小明王溺水而死说起。公元1366年,朱元璋已经剿灭陈友谅,因为要与张士诚进行后决战,他特意派廖永忠将小明王接回应天城保护。谁想韩林儿在回应天的船上突然落水溺死,可是随身保护他的廖永忠却侥幸活了下来。“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小明王死后的第二年,朱元璋败张士诚开国登基建明朝史称太祖,但是他一生都背负着弑主杀小明王的黑锅,因为水匪出身、精通水性的廖永忠竟然让小明王在他负责的船上淹死了,此锅甩不掉。“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廖永忠害死韩林儿必定是事实,但是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一直没被证实。(1)廖永忠暗自揣掇圣意,溺死小明王。当年朱元璋脱离岳父郭子兴后,每一次打仗为了师出有名挂靠红巾军旗下,所以红巾军共主小明王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们曾多次打旗号: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只要小明王没病死,朱元璋永远不能出头。朱元璋当皇帝的大阻碍不是张士诚,而是被架空孤立手中没任何兵权的小明王,老朱麾下大将都想自己效忠之人将来称帝,所以小明王韩林儿不得不死,暗自揣掇朱元璋的心思的廖永忠将他溺死。小明王暴毙打乱朱元璋对部署,因为小明王什么时候死怎么死他早有安排,可是廖永忠是开国功臣,其他大将的求情,朱元璋终没有杀廖永忠以免其他人心寒,所以在分封功臣之时只给了低等的侯爵。或许,当事人廖永忠并不这样认为。(2)朱元璋私下派人授意,小明王溺死。此时陈友谅被灭,元朝残存势力逃到北方的边境上苟且偷生,只要将张士诚剿灭后中原天下的江山一统,小明王是朱元璋登基路上大一块绊脚石,所以暗中令廖永忠破船将小明王意外溺亡。小明王溺死大受益者虽然是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曾不顾刘伯温劝阻支援小明王,不会这么大张旗鼓众目睽睽下淹死小明王,因此这个可能性并不是很高,所以朱元璋很可能没有下旨让他杀小明王。小明王死后朱元璋虽然怪罪廖永忠,但是他并没有处死这个害他背黑锅的臣子,廖永忠死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帮朱元璋背锅,他们的误会来源这件事发生前的消息传递,传消息的可能是杨宪,大明锦衣卫前主管。(3)杨宪的自作主张,或许老朱不知情。前两种可能很多人争论过,可是唯独第三种可能或许大家都不曾知晓,因为廖永忠溺死小明王前私会过一个儒生,这个儒生负责的机构正是大明锦衣卫前身,专门为老朱收集信息传递情报机构的杨宪。杨宪或许和尉迟恭等人一样,他比那帮武将更迫切想帮朱元璋扫清障碍,果不其然老朱登基后他就成了大明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百官都要奉承,而且他还多次对朱元璋说李善长虚有其名。“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公元1370年,大明左丞杨宪被斩首,扳倒他的就是被他瞧不起的开国六公之首,没资格当丞相的李善长。廖永忠为何而死,龙凤的家具并不是朱元璋杀他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他与杨宪关系太过亲密。“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公元1417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死前曾揭露廖永忠死因,他身为功勋武将私下与左丞相杨宪走得太近。“徳庆侯廖永忠为开国功臣,以僣分犯法而被诛,乃知永忠实以诛死者。”廖永忠死后朱元璋很后悔,后还是将爵位留给他的儿子,留了余地。廖永忠投奔朱元璋21年,第一次见到朱元璋他说此生不为荣华富贵,而是想效忠一个拯救百姓于水火中的明主。大家觉得廖永忠死的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