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塑简介(北京民间面塑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09:53:56 浏览
1、北京民间面塑资料

中国“绢人”制作演变(十)2南方绢人的制作上、存有“绢绸彩结成人形”、是美术人形的一种,绢人全手工工艺与技法中,由于北京绢人从制作的角度来說,存在着制作上的繁琐难度,特别在面部制作上可塑性不高,工艺流程存均需要模具成型,导致其表情呈现相对比较单一。与中国绢人制作历史无从考证,只能说绢人制作的新创新,改变这一切的变形得从“头开始”。实践中面部表情变化需要多样性,从历史上来查看没有这种做法,而面塑人偶考证具有特色性的意义,符合历史传承、用面塑表现的面部的变化,有很大的可塑性,会给绢人制作过程中带来灵感,但是面塑保存时间较短,时间久了会有霉斑时有发生,用糯米粉捏面塑人的技艺已经得到历史的印证。而剪绫为人、裁锦为衣,为绢人塑形发展,色彩搭配上提供了更大、更多的多样性,于三维立体软变形工艺中,提供简化、简单,如:古代仕女人物、京剧青衣、红楼梦人物等等。南方失传的绢人制作因战争因素达到五六十年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天有不测风云,南京第二毛纺厂破产了, 40多岁的她下岗了,重拾儿时乐趣又摆摊制作起面塑。三十多年来,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的“娃娃世界”成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时候,母亲常对我们兄妹七个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面塑、针线活和刺绣都当是兴趣爱好。”母亲为了让她爱吃饭就费尽心思做各种造型的面点。“母亲或许从小给我埋下了‘南京绢人’的种子。”重拾了面塑技艺,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工艺美术,她就通过观看戏曲频道,借鉴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见多了、看多了,“艺无止境,捏的面塑也多了,从母亲那儿学来的用糯米粉捏面塑人的技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方凤云的需求,“面塑保存时间较短,时间久了会有霉斑。”为了解决面人无法长期保存的问题,她把自己关在家里研究了很久,试了很多种配比。终,水泥给了灵感,这才找出了一种能长期保存面人的方法,而且这种雕塑材料更加结实。2013年,她将自己研究出来的雕塑材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就想着创新一下,让自己的产品更受欢迎。”,历经很多年的磨练 ,深入挖掘,四处学习观摩、看、听、学,造型揣摩,丝绵面人出现了,获得三项相关技艺发展,丝面人得到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号: ZL200830027822.4 、人物结构又以“自由人偶”发明专利号: 石泥结构 ZL200910027807.3,发明制作曝露的外形(手、脚、脸等部分)改变制作上遗憾的问题,又符合历史传承文化要求,一人一个脸型,面部表情依据服饰变化去符合人物特征,在非遗传承文化的道路上,尊重历史史实、沿着历史传承文化,去符合、去传承绢人文化要求。从历史上的陪葬品、到今天的装饰艺术品,人们接受能力需要时间与认知,更需要艺术品的表现,要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谈何容易,必须努力再努力,为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深入探讨去努力。#北京面塑简介#

2、什么是北京面塑

2月5日,摩纳哥阿尔贝亲王在北京体验面塑制作冰墩墩,现场捏了一个之后,得知可以拿走后,还想再捏一个。网友调侃“没有谁会拒绝冰墩墩。”吉祥物冰墩墩受到大家的喜欢,甚至“一墩难求。”由于喜欢的人太多,看到有运动员获奖拿着冰墩墩,有网友调侃:“我离冰墩墩只差一个冠军!”看到冰墩墩这么火,看到某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教大家怎么亲手做一个冰墩墩了。不过作为冰墩墩的总设计师曹雪和他的设计团队,来自广州美院,能够设计出冰墩墩的形象,他们说可能是因为没见过冰雪,所以更有创造力。你喜欢冰墩墩的造型吗?

3、北京面塑的特点

【“非遗”邂逅冬奥】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北京冬奥会的体育项目成为人们“沉浸式”复刻的对象,复刻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属“非遗模仿”了,“非遗”与冬奥结合,诞生的奇妙创意是中华古老文明与奥运精神的对话交流,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冰雪激情的碰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众多线下非遗传承手艺人定格精彩瞬间,这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更是让外国友人刷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文化自信。比如,“冰墩墩”凭着憨厚、可爱的形象在冬奥会火速出圈,一“墩”难求的人们通过传统剪纸、面塑、花馍、雪人版冰墩墩等多种形式表达出对冬奥会的喜爱;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多次精彩亮相;非遗传承人通过灵巧的双手,剪刀在剪纸上行云流水的裁剪,将冬奥风彩定格...彰显出更加独特的“中国魅力”。如今,人们口中的中国元素不再是单一元素的喜字、灯笼及窗花,与时俱进的是剪纸、泥塑、面塑等花样,逐渐成为了传统手艺中的新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冬奥精彩瞬间定格,还原出纯真的美,不忘进取的心,让中华人民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更近一步,也更加深入人心!

4、北京面塑教程

近日,辽宁大连,52岁手艺人刘吉程,耗时20天,用非遗面塑手艺,用面粉神还原中国冬奥历史上11位杰出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为北京冬奥会助威,向所有运动员致敬。网友们纷纷感叹:高手在民间!这11位运动员,被刘吉程塑造得栩栩如生,就连神态与微表情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刘吉程出生于1970年,儿时的一部电影,开启了他心中对面塑艺术的大门。小时候,他常常在妈妈和面粉时,偷偷的拽些面团捏娃娃玩。因为家境贫寒,他甚至没有参加高考。幸运的是在1989年,他得到了进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从此便开启了他的面塑艺术生涯。自1989年进入鲁美进修以来,他用了33年的时间,将面塑艺术展现在了全国人民的眼前,甚至带着面塑艺术走出了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艺术。2009年,他的作品《金陵十二钗》荣获中国第九届文艺高奖“山花奖”;2012年,他的作品《国色天香》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贵妃》被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收藏。2014年,他参加新加坡第21届“新中文化交流”活动,被新加坡副zongli亲自接见。2021年,在大连疫情爆发期间,他用自己的面塑艺术,还原了大连海洋大学一月份抗疫期间,被大家称为"移动雕塑“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十多位身穿防护服的师生志愿者们,推着满载抗疫物资的三轮车,在大雪中逆风前行。刘吉程在新闻中看到这一幕之后,用自己的面塑手艺神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该作品现收藏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在冬奥会的冰雪竞技舞台上,中国从1980到2022年,我们用了42年的时间,在冬奥会上取得了一席之地。是这些运动员的努力与拼博精神,在为祖国争光。刘吉程用自己独特的手术,重现了这些运动员辉煌的瞬间,唤起了大家对冬奥历史的回忆,相信运动员们看到这唯妙唯肖的作品,也会感到暖心。这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传承。这样的手艺人,值得我们为他点赞,值得我们和他一起为中国运动员加油,为北京冬奥会加油。

5、北京面塑

你知道火爆的“顶流”“冰墩墩”见过哪些大世面吗?自从我国冬奥会开幕以来,“冰墩墩”可成为了现在名副其实的“顶流”。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冰墩墩”周边不断售罄,可谓“一墩难求”。听说就连设计者曹雪的儿子购买都需要登记预约。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生了一段特别有趣的事情,摩纳哥阿尔贝亲王体验我国的非遗文化面塑制作,在制作者完成了一个面人冰墩墩之后后,摩纳哥阿尔贝亲王请求工作人员让他再做一次,因为自己有一对龙凤胎,如果只带回去一个冰墩墩那就不好交代了。冰墩墩设计者曹雪说起“冰墩墩”的创意理念很有意思,他说冰墩墩是一只有点内八的低幼熊猫,这样会更萌一点。其实“冰墩墩”吸引人之处,首先来自它憨态可掬的模样,它的造型将熊猫与冰晶外壳相融合,灵感来源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传递着中国神韵,也表达着奥运之美。别看“冰墩墩”“年纪不大”,人家可是已经见过“大世面”的,曾经随着“嫦娥五号”一起上九天揽月,又随着“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可爱的“冰墩墩”见证着冬奥会筹办的脚步,也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北京面塑简介#

6、北京面塑介绍

2022年2月5日,一名95后小伙子受邀为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各国元首展示面塑技艺。其中,摩洛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对面塑冰墩墩爱不释手,他手上明明已经有一个冰墩墩了,却还是向小伙子请求道:“能帮我再捏一个吗?只带一个回去,我不好交代。”他叫郎佳子彧,一个拥有超多光环的宝藏男孩。身高一米九一的他,有着一头标志性的泡面头,他是北大毕业,还是《强大脑》人气选手,央视给他拍过纪录片,人民网专程报道他的事迹,全网粉丝超过200万。然而,他特殊的一个身份是非遗技艺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出生在面塑世家,爷爷郎绍安是北京“面人郎”的创始人,父亲继承这份传承后,在郎派面塑技术上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现在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家人的影响下,郎佳子彧从3岁的时候就搬着小板凳守在父亲身边看他捏面人,5岁正式跟着父亲学习。与其他望子成龙的父亲不同,郎佳子彧的父亲对他并不是很严格,几乎是放养状态。父亲常常对他说的话是:“不急,累了就休息。”“只要你想,捏什么都行。”或许正是父亲这种教育态度,让郎佳子彧在创作的道路上可以更大程度地去遵循本心。他捏面人,真的就是想捏什么就捏什么。他不仅捏各种人物,还敢于根据一些社会现象用自己的作品替无辜的受害者说话。虽然从小跟着父亲学习面塑,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要把这当做一份事业。直到有一次,他和朋友聊起中国的艺术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家传承的非遗技艺正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东方美学。那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老技艺正在被慢慢遗忘和失传。如果年轻人都不去接触这些手艺,我们的艺术又该如何传承呢?但是,传统的面塑造型古板,现下追求流行的年轻人根本不感兴趣,郎佳子彧冥思苦想,如果把它做成潮玩会怎么样呢?带着这样的思考,郎佳子彧不断地去尝试创新,终于做出了各种各样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有机械感满满的钢铁侠,有又可爱又Q萌的旅行青蛙,还有漫画七龙珠里的超级赛亚人,这些只存在于影视作品里的形象,在郎佳子彧的手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为此,他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很多粉丝看了他的作品,都私信他说想学习面塑,郎佳子彧靠着这门的手艺和自己的创新,成为了一名非遗“网红”。面塑这门技艺,看起来容易,学起来也不难,但是想要将面塑塑造好,却不是那么容易。郎家人对于面人的原料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他们要剔除干瘪,断裂,变色的糙米,只留下饱满匀称的江米,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只能挑出一斤江米。接着将江米磨成白面蒸熟,配上颜料,通过掌心的按压,揉捏,使面团拥有了鲜亮的颜色。塑型的过程很关键,不仅是个细致活,还十分考验人的脑洞。郎佳子彧的父亲比较钟情于传统京剧中的人物,而郎佳子彧作为一个95后,思想和观念都比较现代化,他塑造的大多都是现代作品。虽然塑造的作品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门技艺的交流与探讨。郎佳子彧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2021年,硕士毕业的他在《跨越时空的北大同学录》中,用面塑技艺捏出了六位杰出的北大校友,他们分别是,蔡元培、朱自清、冼星海、邓稼先、屠呦呦、钟南山。郎佳子彧用用中国的传统技艺与前辈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非遗做为一种手艺,重要的是被更多人看见,郎佳子彧说:“这门技艺,如果有100个人看见,有10个人喜欢,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学,那这种传承就不会失传。”这就是郎佳子彧作为当代青年匠人的匠心。他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那些小朋友看见他的作品,惊奇地“哇”的一声叫出来,然后仰着小脑袋说:“我也想学”。而事实上,这种面塑技艺,不仅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就连外国的那些元首也是争先排队抢着要。2022年2月5日,郎佳子彧受邀为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各国元首展示面塑技艺,其中,摩洛哥的亲王阿尔贝二世对面塑冰墩墩爱不释手,看见郎佳子彧捏好,便问:“这个可以送给我吗?”在得到郎佳子彧的赠送后很是开心,站在那里盯着郎佳子彧的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那个,你能再帮我一个忙吗?帮我再捏一个。”好像是怕被人误会贪多,他又急忙补充道:“因为我家有一对双胞胎,如果只带一个回去,我不好交代。”这个视频一出,瞬间火遍全网。小小的面塑,架起了中外友谊的桥梁。郎佳子彧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非遗其实是一件很潮很酷的事情。只要有心,年轻人也可以很好地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生在世家,必肩负重任。郎佳子彧学习手艺,手中握着面团,去捏造出一个个人生百态。相信,郎佳子彧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面人郎”这门技艺继续发扬光大,他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华流才是岛的!!

7、北京民间面塑图片

冰墩墩创造了奇迹!一般情况下,关于奥运吉祥物的会都要开很长时间,当把冰墩墩拿到会议中时,却是出现了意外。仅仅过了2分钟,大家就一致决定,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就是它了,这也是打破了“快确定吉祥物”的时间记录。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北京冬奥会上,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起捏面人的帅气小伙?他叫郎佳子彧,在前段时间,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体验面塑制作时,想要一对“冰墩墩”,给阿尔贝二世制作冰墩墩面人的,正是子彧。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希望我们自己能先喜欢起来,而不是等老外点赞后,我们再去喜欢。”这句话很有深意,冰墩墩为什么这么火?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看到很多外国运动员或者记者的视频,才喜欢上了它,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我们扪心自问一下,为何我们不能先去喜欢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并不是我们不喜欢,而是不了解。比如苏州评弹,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其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颇为流行。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在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而魏山,则是抖音上的一位评弹创作者,苏州人,出身于评弹世家。他和妻子的收入,一般靠线下曲艺演出,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变得举步维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到了短视频,凭借着自己的曲艺特长,开始从事评弹直播。慢慢地,魏山一方面通过演绎传统评弹曲目,一方面通过用评弹的形式重新演绎《兰亭序》、《荷塘月色》、《青花瓷》等流行歌曲,受到了评弹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非遗文化,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只需要将实体保存好,就不怕“失传”,但是,非遗就要在不断的传承中获得生命,被一代代人记录、传播,否则就会真正消失。只有让它们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被不断创新展示,被更多人看见、感知,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其实我们在传承方面,还大有可为,魏山的例子不是个例,在短视频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文化传播者,很多都是看哈利·波特、哆啦A梦、西游记长大的年轻人,现在,也开始主动走向“非遗”,让人感到很欣慰。

8、北京面塑的代表

2022年冬奥会,人民大会堂展厅,比利时大公跑到一个摊位,急切地说:“我想要3个,你开价!”话音未落,摩洛哥亲王又提出"要求”:“我有2个孩子,能再给我1个吗?”这些国家元首,到底要的是什么?当时,东展厅共设了6个非遗展台。“受宠”的,竟是一个“捏面团”摊位。按常规来说,如此的盛会,入围的,必是“江湖老手”。然而,这个摊位的摊主,却很特殊。他叫郎佳子彧,今年只有27岁,这个身高1米90的大男孩,还是北大的高材生。那么,问题来了。他有何特殊,竟然能得到冬奥会的青睐?既然是北大毕业,他又为何愿意从事这份“冷门”的工作?一切要从他的家庭说起。1995年,郎佳子彧出生在北京。他的爷爷,是北京“面人郎”的创始人,称为“郎派面塑”。后来,父亲继承了家族绝活,并在精巧细致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对以往的技艺创新颇多。郎佳子彧3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捏面人儿;5岁正式学习面塑。别看捏面这个活,听起来挺容易。但要真正成为一门绝活手艺,不是易事。有时候,仅人物的一个指关节,就需要琢磨多半天。即使这样,也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事实上,站在郎父的角度,他并没有期望儿子将来也走这条路。而郎佳子彧,起初学习面塑,也纯粹是兴趣使然。2017年,小郎本科毕业了。他也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计划考公或者考研。然而,却在几次考试中落了榜。一时间,工作没着落,学校没录取。“未来的路怎么走?”深受打击的小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偶然间,他曾经捏的面人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小撮”网友的关注。小郎突然灵光咋现。“我要考北大,朝面塑这条路走下去!”不曾想,这个想法一出,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虽然,“郎派面塑”属于非遗,但毕竟是个冷门。而且,这项工艺出工很慢,受众群体并不广泛。靠它做为职业,在当下,莫说发展,能不能养活了自己,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经过反复思考,郎佳子彧下定决心。转换“人生跑道”,“从捏面人开始,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同时,他还做了一个连自己都震惊的决定----考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真,郎佳子彧并不是传统概念中的“学霸”,想要考北大,有点痴人说梦。他用3个月的时间,看完了7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每天坚持学习17个小时,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加之,从小培养的艺术积淀,使他对美学、雕塑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有着独特的见解。经过努力,郎佳子彧如愿考上北大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在北大浸润的2年,小郎的整体文化、艺术素养得到质的飞跃。研究生毕业后,当年本科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已然不复存在,多家公司向他投来了“橄榄枝”。然而,郎佳子彧却又做了令人吃惊的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自创工作室,发展面塑艺术。后来,他成立了传承“面人郎”的工作室,又在新媒体平台上,将捏面人的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在网上获得了热评。如今,郎佳子彧的全网粉丝已过百万,成为“捏面人”这项非文化遗产的优秀传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郎佳子彧将“面人儿”摊开进了人民大会堂。经他手塑造的吉祥物冰墩墩,一上展位,就得到各国元首的追捧,场面异常火爆。小郎的小面人,将中国风吹向了全世界。【冬日的天使】小说《达摩流浪者》中曾有一段话:“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在不远处会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转,也可以朝前走,但你不能停留。”深以为然。事实上,在当下快速浮躁的环境中,不被裹挟,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可能,会有人说,郎佳子彧的起点不一样,他比别人的机会更多。这是实话。但是,若仅仅看到他的出身和平台,却忽略了他的努力和勇气,却也是不客观的论调。讲真,捏面人这活计的成效,比不得“热钱、快钱”,它是真正需要时间、耐力、沉静和热爱的一项艺术。据调查,目前北京市级以上非遗老字号传承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正面临严重的“断代”的问题。所以,“95后”传人郎佳子彧的横空出世,就显得弥足珍贵。他说:“我正在新与旧的碰撞、传统与“耍酷”的结合间,努力找到一种平衡。这不仅仅是一项艺术,也是家风的传承,更是中华瑰宝的发扬光大!”祝福郎佳子彧的“面人儿”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