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妃简介(宝贵妃大阿哥)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20:26:31 浏览
1、宝贵妃大阿哥

雍正的白月光,后宫受宠的妃子华妃。华妃凭着一句贱人就是矫情,让无数的姐妹们气的是抓耳挠腮,恨不得冲进电视里边手撕了华妃。其实你们是真的冤枉华妃了,这个女人其实挺可怜。今天就来解读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年贵妃。华妃的历史原型是敦肃皇贵妃,名字叫做年秋月。现实中的她是一个温柔大方、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女人,而且长相是现在标准的网红脸,大眼睛尖下巴A4腰。她跟雍正皇帝在一起之后两个人也是一条心,是琴瑟和鸣无比的恩爱,甚至成为雍正皇帝宠爱的妃子。当年华妃娘家的确是有点势力,她的父亲年遐龄曾任公布侍郎一等功。哥哥年羹尧更是雍正初年的一员虎将。在康熙年间的时候胤禛就找到了自己的亲爹要求娶华妃。胤禛虽然看中的是华妃家族的势力,但是没想到把年秋月娶过来之后,这个女人一切竟然符合了胤禛所有的想象,那简直是捡了个宝。华妃比胤禛小了17岁,华妃不仅长得漂亮还特别会做事。她知道自己娘家的地位显赫,所以为了让雍正放心,每次娘家来信都让雍正先看。雍正看完之后了,她自己再看,妥妥的贤妻良母,对待其他姐妹也是客客气气。所以她不会对别人说出那句贱人就是矫情这句话。而且电视剧里边雍正演的根本就不爱华妃,只是为了给年羹尧面子。但实际情况是恰恰相反,华妃的哥哥年羹尧并不是华妃的靠山,反而受到了华妃的照顾。当年华妃受宠的时候,年羹尧还没受到皇上的重视。华妃嫁给雍正之后两个人在一起七年,一共生了三个皇子一个公主。而在这7年的时间里,华妃得到了雍正的专房之宠。因为在这7年里雍正其他的女人就没有怀过孕,但是备受宠爱的华妃生的这4个孩子后来竟一个都没保住。这仿佛后宫里边被宠爱的女人往往运气都是特别差。在那之后不管雍正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抚平华妃的丧子之徒。从此以后华妃的身体是越来越差,雍正心、于是便采用了民间通用的方法冲喜。当日就下旨谨封年事为皇贵妃。本来以为会好一点,可是一切都晚了。雍正三年年贵妃在圆明园病入膏肓,身体虚弱到站都站不起来。此时的雍正皇帝正在准备大朝礼,这个时候就有人来报了,说年贵妃可能是不行了。当时为了大朝礼,文武百官都在等着雍正皇帝。可雍正是毅然决然放下手头的一切,把那些功臣们大臣们丢在了一边。匆匆忙忙就赶到了圆明园,奔向了他心爱的女人。看着他心爱的女人在床上起不了身,虚弱无比。雍正竟然天天陪在年贵妃的身边,握着她的手陪着她聊天。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七天左右。直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年世兰去世。那一年他才33岁。年贵妃带着哀怨去世。雍正皇帝是极其的伤心,给华妃办了隆重的葬礼,追封为敦肃皇贵妃。还准备了好多的陪葬品。陪葬品比皇后的陪葬品还多。而后来雍正皇帝又有了其他很多的妃子,也封了更多的贵妃和答应。但是不管谁,都比不上年世兰的一丝一毫。电视剧里边的华妃娘娘和历史上的敦肃皇妃,你更喜欢哪一个?还有一个惊人的巧合,华妃死的那一年33岁。而电视剧甄嬛传里华妃死的那一集,刚好是三十三集。

2、宝贵妃怀孕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高宗,清朝第六位皇帝,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生母为雍正帝熹贵妃(追封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弘历自幼受祖父康熙帝宠爱,在雍正帝即位后,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后,弘历登基,年号“乾隆”。#宝贵妃简介#

3、宝贵妃失宠

贵妃出浴

4、宝贵妃丫鬟

【原创】沈阳故宫·麟趾宫。亦称西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麟趾,是清太宗皇太极贵妃,蒙古阿巴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的寝宫。#宝贵妃简介#

5、宝贵妃母亲

贵妃省亲之后,怕大观园被封锢,命太监到荣府下谕,让宝玉和众姐妹进去居住。宝玉问黛玉住哪儿好,黛玉说她想住潇湘馆。宝玉拍手道:“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二月二十二日,众人搬了进去,宝钗住蘅芜苑,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氏住稻香村,宝玉、黛玉也如了愿。进园后,大家每天拆字吟诗,弹琴作画,好不快乐。一天早饭后,宝玉拿了本《会真记》到沁芳闸边桃花树下细看。忽一阵风吹来,花瓣落了满书、满身、满地。宝玉不忍践踏,便兜了那花瓣抖在池里。黛玉肩扛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走来。黛玉说水里不干净,只有将花瓣扫了,装进花囊,埋到土里,日后随土化了,才算干净。

6、宝贵妃原型

重点讲讲盛唐贵妃醉酒的故事更有味道杨家代代出美人遗传基因强大。[玫瑰][玫瑰][玫瑰][赞][呲牙]

7、康熙王朝宝贵妃

女帝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名自称武媚娘。武则天6224年到70五年,明道自称武媚娘。唐太宗的贵妃,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三个皇帝的生母,同时也是唐朝的天皇及女帝。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成为正式君主的女性统治者。武则天出生在世族名门,早年就嫁给了唐太宗皇帝,被赐号为贵妃,在宫中深得太宗的宠爱,太宗去世后她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妃子,此后历经宫廷政治的波折终于在690年篡位称帝,终于在690年传位成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为朝廷后来流行的"中兴之治"奠定了基础,她削弱了世族势力提拔了许多有才华的官员,严厉打击豪强重新开始使用诗礼,她给大唐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和艺术上的进步。武则天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为朝廷后来流行的"中兴之治"奠定了基础,不断了地方行政管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良。虽然武则天在位期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她的政治手法也颇具争议,她在位时打压异己,有的时候诛杀大臣,出现了不少人为她千方百计谄媚的过场,国内政策上她有敛财、严厉、调兵遣将等问题,国际舆论等问题,她本人也备受批评。不过在她一生中,她的成功和辉煌毋庸置疑,她的权利和地位为女性取了社会上平等的权力,为女性争取了社会上平等的权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女性政治家,是唐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她的实力毅力权力为当代女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传奇。

8、龙门飞甲宝贵妃电视剧

1868年,大太监安得海大婚,迎娶19岁的戏班名角九岁红,在酒楼大摆筵席。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祝一个太监早生贵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恭亲王奕訢明显说的不是什么好话,甚至是有些讽刺。说起慈禧太后信任的人,除了他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对待的荣寿公主,还有就是他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了。不过,在李莲英之前,慈禧还对一个太监信赖有加,甚至把咸丰皇帝穿过的龙袍都赏赐给了他,此人就是慈禧太后执政前期有名的大太监安德海。虽然清初对太监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到了清朝末年,这些规定逐渐被打破,安德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安德海的发迹史:安德海是河北南皮县人,七八岁就净身当了太监,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副聪明伶俐劲儿得到了道光帝妃子静贵妃的欢心。静贵妃就是四阿哥奕宁的养母,由此,安德海来到了四阿哥身边,后来,四阿哥成了咸丰帝,安德海一步登天。安德海有一双犀利的眼睛,总是在关键时候跟对人,这次,他看好了秀女叶赫·兰儿,安德海耍了些手段,顺利让叶赫·兰儿受到咸丰帝的宠爱,封为懿妃。懿妃生下了咸丰的儿子载淳,晋升为懿贵妃,安德海这个宝压对了。咸丰帝病逝,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懿贵妃变成了慈禧太后,安德海成了慈禧忠实的走狗。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太监,安德海连同治帝和奕訢都不放到眼里,到处搬弄是非,经常在慈禧面前打同治帝的小报告。皇宫上下,从王爷到军机大臣,从嫔妃到皇子,无不惧怕安德海,安德海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受贿赂,买田置地,生活奢靡。安德海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正大光明娶妻子的太监。同治七年冬天,北京大的酒楼天福堂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这里正在举行婚礼,新娘是徽班旦角19岁的马赛花,艺名九岁红,新郎则是总管大太监安德海。明清时期,太监宫女为了解决精神上的寂寞,结成对食也很常见,但都是偷偷摸摸的,就算在外面纳妾也是躲躲藏藏的,安德海则是大张旗鼓,明媒正娶。安德海如此明目张胆,自然都是慈禧给的勇气,慈禧不仅没有惩罚安德海,还给他赏赐了不少的金银。席间大家推杯换盏之际,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变了脸色。在安德海的婚礼上如此明目张胆的嘲讽,恭亲王奕訢为什么如此厌恶安德海呢?其实厌恶安德海的人很多,但像恭亲王奕訢这般直接的,也是独一份的。作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安德海曾经依仗慈禧太后的权势,排斥和打压过恭亲王奕訢。从恭亲王奕訢掌握了议政王和军机处、总理衙门的大权开始,安德海就开始向慈禧说恭亲王的坏话,并设计陷害他。终,在一个御史弹劾奕訢的机会下,慈禧与安德海发动突然袭击成功打压了恭亲王。安德海此后利用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d羽,广交朝臣,权倾朝野。尽管年龄不大,但他已成为了极其高明的政治手段的实践者,在清朝末年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才导致恭亲王奕訢如此的厌恶他,要知道奕訢当初只差一点就当上了皇帝,如今被一个太监打压,他心中自然是万分的不甘心,才有了在安德海婚礼上大闹一事。尽管安德海如此嚣张,但是天道好轮回,终安德海还是惨死街头。同治帝要采办服饰,安德海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敛财好机会。同治帝是厌恶安德海的,安德海的嚣张跋扈已经被很多人所痛恨了,所以安德海的死,极有可能是一场早就策划好的戏码。安德海一路上浩浩荡荡,打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的旗号招摇撞骗、搜刮民财。安德海只有慈禧的口头许诺,便冒着太监不允许出京的禁令大摇大摆的出宫了。由于得罪人太多,安德海刚出京就被人盯上了,同治帝报告了慈安太后,将这个消息密报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让他见机行事,除掉安德海。刚到达德州,安德海一行人就被丁宝桢控制,在同治帝、恭亲王奕诉、军机大臣宝鉴、李鸿藻等人的默许下,安德海和他的二十多个随从被就地正法。参考资料:《清史演义》《同治皇帝》《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