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外甥书
2、诫外书生经典语录今天跑完了,12公里,状态良好。每天给自己一个鼓励,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你和同龄人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去世前留给儿子诸葛瞻一封信《诫子书》,这封著名书信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但是诸葛亮去世前还给自己的外甥也留了一封信。这封信知道的人不多。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注释:外生同外甥,诫,告诫警示的意思。翻译:“一个人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抛开世俗的羁绊,使自己发愤图强,在向上的过程中心存善念,时时刻刻都记得感恩。当人生处在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忍耐,不要被一些流言蜚语缠身,同时记得常向更优秀的人请教学习,不要让心中充满怨念,更不要贪财吝啬。如果这样你还是不能获得成功,也不要灰心丧气,至少你拥有一个高尚的人格,又何愁将来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呢!相反,若你的意志力不够坚强,不够慷慨激昂,就只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庸俗的凡夫俗子,并受制于凡尘缛节,没于人的七情六欲,一辈子都不会有大出息,甚至沦为一个没有骨气的卑贱之人。”正如诸葛亮所言,人贵有格,鸟贵有翼,先有立足之本,再去谈其他。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你努力到了,没有收到相应的回报,但也没有关系,因为至少你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在物质上虽然没有富裕,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3、诫外甥书翻译赏析诸葛亮有多重视对子侄的教育,除《诫子书》外还有一篇劝喻文,短短八十字就为年轻人铺垫好日后的成才之路。诸葛亮是个工作狂,被刘备从隆中挖出来后,就一直努力工作,家里的事都交给了贤妻黄月英。两人感情甚好,结婚也早,只可惜诸葛亮的生活重心不在家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月英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等到公元227年,诸葛瞻出世,此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正在忙于北伐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儿子的成长,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佳时期。可他也没因此疏忽诸葛瞻的学习,在诸葛瞻八岁的时候,诸葛亮为他写下《诫子书》,告诫他要努力学习,在淡泊宁静中修身养性。其中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成为现代家庭、公司常挂的诫语。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写了一封《诫外甥书》,就是为劝谏自己的侄子。在诸葛亮的家族中,除了哥哥诸葛瑾和弟弟诸葛均外,还有两位姐姐,大姐嫁给了荆州名门的蒯祺,二姐嫁给荆州隐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有一子名为庞涣。这封《诫外甥书》就是写给庞涣的,只短短八十个字,却意欲深长,原文如下: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的教育理念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因年龄不同改变,《诫子书》是写给八岁的诸葛瞻,以学习为主,而《诫外甥书》是写给年纪大些的庞涣,则是以立志为主。开头的第一句话就点明主旨,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以先贤的做法为榜样,不要沉迷于美色,不要太过为日常琐事烦恼。当时庞涣年纪较大,或许已经到了成家的程度,少年心性容易为美色所动,所以要拒绝,毕竟温柔乡可是英雄冢。此外还要修整自己的心态,“忍屈伸,去细碎”,面对逆境顺境的考验都要注意,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心对待。多问多听,“广咨问,除嫌吝”,充实自己的大脑和生活,不至于纠结于烦恼。如果能做到这些,“虽有淹留”,偶然的不得意,也不会因此损害自身的德行和担心事业的失败。不止得意忘形不可取,失意忘形也是不行的,在得意时保持微笑容易,如果在失意时还能依旧保持翩翩风度,那才算得上是高人。后“若志不强毅……不免于下流矣!”一句,和《诫子书》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样,是点明不立志、不学习的危害。《诫外甥书》内容很简单,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严厉批评,却凝聚了诸葛亮毕生的教育精华,他自己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才能成为蜀汉名臣,千古名相的,和曾国藩的《诫子书》正是同一机杼。
4、诫外生书读音大家梦寐以求的中国6大经典家训家书整理出来了,分别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钱镠的《钱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堪称中华民族治家修身的典范,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保存下来,每一篇都值得家长和孩子细细品读。#诫外生简介#
5、诫外书生经典名言诫外甥书诸葛亮 〔两汉〕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6、诸葛亮诫外甥书是什么意思好学 谦学 与博学——诸葛家风感悟→_→好学、谦学是诸葛家族世代相传的家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学子的学习楷模及崇拜的对象。→_→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酷爱学习,深得儒家经典的精髓。诸葛丰不仅博学,而且好学、谦学。他向公羊学说的大儒虚心请教,潜心研学,终成“公羊学派”的大家。他学习范围广泛,涉猎多种门类,他除了学习儒家的经典学说,还研读道家、法家的经典,他博采众长,终成博学之士。诸葛丰不仅自己好学,还将博学的家风传给子孙后代,他的子孙如诸葛珪、诸葛玄谨遵好学的家训,也成博学之士,富有成就。尤其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文人,博学多才,不仅自己好学,还将博学的家风传给了侄子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使他们都成了有识之士。诸葛瑾经过父亲和叔叔的教导,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在这种好学精神的支配下刻苦修学,成长为博学之士。→_→诸葛亮的博学多才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他先是在私塾求学,后四处猎学,拜访大家名士,学习更深奥广博的知识,如向庞德公学易经,学奇门遁甲之术,这大概也是他出山前隐居隆中的一个因素;诸葛亮除向才高八斗、品德高尚的名士学习外,还向各阶层人士学习,如向老农学习关于天象的知识,这大概是他深知天文地理的重要原因,也为他日后排兵布阵打下坚实基础,诸葛亮这种好学精神使他出类拔萃,博采众长,使他集儒、道、法、兵之法于一身,终成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隆中,刘备听了他的《隆中对》后深为敬佩,委以重任,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使诸葛世家的好学之风得以传承下去,他还写下了光耀千古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成为后人立志、治学、修身、养德的必学之作,终成教育大家,深为后人仰敬。→_→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继承了诸葛家族好学的传统,他聪颖、好学,作为东吴重臣的诸葛恪,既受到了多疑的孙权的重用,也受到了猜忌。诸葛瑾长脸,一次在要会上孙权在驴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的牌子,既开了诸葛瑾的玩笑,也想看看作为儿子的诸葛恪的反应,间接考察他。当时众人都不知所措,而诸葛恪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请孙权让他在牌子上添上两个字,孙权同意了,于是,他拿笔在后面添上了“之驴”二字,化解了一场尴尬。他用他的智识既保全了父亲的面子,又没得罪孙权,可见他的聪慧,而他的才思敏捷正是他多年刻苦读书的结果。→_→历史上,诸葛世家大家不绝,这正是传承了好学、谦学的必然结果,惟有好学,才能谦学,终成博学,并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学术、社会问题,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留下千古美谈。→_→当今的学子们,身处盛世,尽享改革发展的盛果,惟有静下心来,树立远大的志向,为之认真求知,才能增长才干,并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去创造财富,去传承中华文化,做文明的使者,社会的可用之才!莘莘学子们,行动起来吧!
7、诫外甥书原文讓夫子理解這詩有些恍惚。。可這馬和姑娘又是那麽清晰地美恍惚。。趣美。。(諸葛誡外甥書:何損於美趣。)#诫外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