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帝王世系图
2、大辽为啥叫大辽水浒英雄杂谈【辽国篇】•贺重宝《水浒传》辽国副统军贺重宝,原著在他出场时介绍道:身长一丈,力敌万人,善行妖法,使一口三尖两刃刀,见今守住幽州,就行提督诸路军马。由此可见贺重宝武艺高强、妖法难缠,贺重宝的能力本事不仅体现在个人武力值上,在军事谋略也是出类拔萃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武艺水平、妖法修行和军事谋略如何!贺重宝懂得利用幽州青石峪设下埋伏,原著介绍此地“只一条路入去,四面尽是高山,并无活路”,贺重宝利用手下两个兄弟贺拆、贺云分别攻打霸州、蓟州,原著讲述道“番将贺拆,引兵霸州来。宋江正调军马出来,却好半路里接着。不曾斗的三合,贺拆引军败走。宋江不去追赶。却说贺云去打蓟州,正迎着呼延灼,不战自退”,这也正好施行了贺重宝的诈败计策。因此使得及时雨宋江和玉麒麟卢俊义大意轻敌,认为辽国势穷力尽,所以两人不听从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的劝阻。集结兵马攻取幽州,正好迎战贺重宝的军队。原著介绍贺重宝的装扮为:头戴明霜镔铁盔,身披耀日连环甲,足穿抹绿云根靴,腰系龟背狻猊带,衬着锦绣绯红袍,执着铁杆狼牙棒,手持三尖两刃八环刀,坐下四蹄双翼千里马。当下大刀关胜纵坐下赤兔马与贺重宝交锋,原著称赞“正似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一来一往凤翻身,一上一下鸾展翅。刀斗刀,迸数丈寒光,马荡马,动半天杀气”,两人对战三十余回合,贺重宝气力不加,拨回刀望本阵便走。关胜追赶时,贺重宝就奔转山坡,宋江也调遣兵马追赶。正中了贺重宝设下的埋伏圈,山坡左右伏兵再联合调转回来的贺重宝军队夹攻,使得宋江兵马“四下救应不迭,被番兵撞做两段”。后方的卢俊义也被辽兵围困,但贺重宝施展妖法。只见狂风大作,走石飞沙,对面不见。宋江的军队之中幸亏入云龙公孙胜“把宝剑指点之处”,只见阴云四散,狂风顿息,大辽军马,不战自退。宋江带领兵马退到独鹿山歇脚,卢俊义等十三名头领和五千士卒被辽兵围困在青石峪。幸亏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打探情报,途经刘家投宿之时。从猎户刘二、刘三口中得知,青石峪口在两株“形如伞盖,四面尽皆望见”大的柏树旁,又恰逢跟卢俊义围困在一起白日鼠白胜九死一生滚落山崖为宋江提供情报,这才营救出卢俊义等兵马。并且击杀了贺拆、贺云。有关贺重宝的结局,就是在宋江发动梁山大军攻取幽州城时,他被镇三山黄信一刀砍在马头上而弃马败逃。但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云里金刚宋万三人冲出,将贺重宝乱枪戳死。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就这样狼狈不堪的死在“正义的围殴”之下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贺重宝的综合实力,毕竟他是一位全能型的武将。贺重宝虽然只与关胜对战三十余回合就气力不加,武艺定位或许只有八骠骑下等水准。可他的综合实力除了自身武艺之外还具备妖法修行,尽管抵不过入云龙公孙胜的高深法术,却也能让卢俊义等将领中了圈套。至于他击败宋江、卢俊义的计划,原本是天衣无缝,却因为公孙胜的存在而百密一疏。又因为当地猎户透露消息导致梁山好汉赢得胜利,这属于外力因素,也是贺重宝力所不能及的。所以我们推断出,贺重宝武艺定位为弱八骠水准,军事谋略为水平,法术修为是中上等水平!
3、大辽的发展史以下图片来自下南海子公园的文化墙,开始只想在拍摄的视频中展示一下,一带而过,浏览之余,觉得自己涨知识了,虽然视频中也尽量让画面清晰,但视屏不能放大观看,原本计划删除的照片保留下来。图片主要介绍南海子的“前世今生”原来南海子从大辽时就有了,历经几朝几代,只是叫法不一,“海子”起源于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元朝,被沿用至今。南海子之前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苑,麋鹿曾是皇家猎物,曾面临绝迹,后由国外引进,繁育至今,现如今南海子天然湖沼有成群麋鹿~鹿之幸也[祈祷][祈祷][祈祷]#大辽的简介#
4、大辽的来历是什么公元947年,契丹草原上,一场由奶奶跟孙子的谈判,正在焦灼地进行中,这是关于大辽皇位继承的争夺战!奶奶词严厉色,孙子寸步不让!谈判帐外集结着契丹全国的精锐部队,谈得成好,谈不成就开打。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五代十国轮番上演,而在中国北部,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却趁机整合诸部落,建立了大契丹国,后来改称辽。在耶律阿保机立国的过程中,与他并肩战斗的是他的妻子述律平,这是一个极为睿智、果断的女人。在其运作下,耶律阿保机常常化险为夷,并且反败为胜,因此在契丹,夫妇二人被称为天皇地后,享有二圣之名。926年耶律阿保机驾鹤西游后,大契丹国的权杖奇迹般握在皇后述律平的手里。耶律阿保机与术律平共育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27岁,次子耶律德光24岁,在古代这个年纪的男人已是成熟得不能再熟。本来耶律倍已被立为皇太子,然而由于他本人倾慕汉文化,以至于为母亲术律平所不喜,术律平是个契丹民族主义者,不希望契丹汉化过快。当然私底下因为术平律喜欢幼子耶律李胡,她希望由小儿子来继承皇位。耶律李胡当时只有15岁,已经暴露出残忍、嗜杀、粗鲁的本性,很多大臣都对他避而远之,然而这都改变不了术律平的想法。术律平为清除耶律倍的支持者,想了一个绝招,她在耶律阿保机葬礼上对大臣们说道:“你们是否思念逝去的先皇?”这时任何人也不敢说不想啊,于是他们齐声说道:“我们思念皇上。”术律平阴恻恻地说道:“那么你们就下去陪先皇吧。”结果那些不同政见的大臣都被术律平给杀掉了,对外的说法是自愿为耶律阿保机殉葬。杀掉耶律平的支持者后,术律平决定让二儿子先登基,这样就有机会传给小儿子了。于是她弄了一个选皇仪式,让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骑在马上,大臣们拥有选择权,哪个儿子前围的人多,哪个就登基称皇。这明摆着不想让耶律倍上位么,况且术律平已经给相关人士打好招呼,于是就看到耶律德光被众人环绕,而耶律倍却是单人匹马,极为凄凉。耶律德光上位后,也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好在他牢牢地将军权抓在手里,不停地与北宋开战,在攻城掠地中来寻找存在感。947年耶律德光在征战途中去世,当术律平准备将小儿子扶上位时,却不料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却抢先称帝,而且得到了大批将领的拥戴。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年来这批大臣多数都是支持耶律德光的,如果耶律五胡上位,术律平很可能再来一次大清洗,他们可不想重蹈先辈“被迫殉葬”的覆辙。而耶律阮贤明仁爱,并且资格毫无问题,拥戴他是理所当然。可是术律平不高兴,她下令耶律五胡率大军征讨耶律阮,结果不得人心的耶律五胡败了。眼看着耶律阮军力占优,耶律五胡直接发狠,把那些军队将领留在首都的家眷给抓起来,想以此来威胁耶律阮的阵营。一时间,两军在潢河横渡陷入相持状态,辽国内战一触即发。这时颇受双方尊重的大臣耶律屋质站了出来,在他的斡旋下,术律平与自己的孙子坐在一起,进行一场决定皇位的谈判。看到祖孙俩彼此仇视,谁都不肯让步,睿智的耶律屋质决定打破僵局,他拿过一把算筹说道:“我现在一支算筹问一句话,大家敞开说透,以此来决定契丹的前途。”他先取出一支算筹,然后对太后术律平说道:“当年先皇在世时立耶律倍为太子,为何太后却另立他人?”术律平白发一扬:“那是先皇遗命。”耶律屋质看到耶律阮想要反驳,他就又拿出一支算筹抢先发问:“你为何不经过太后同意,就擅自称帝?”耶律阮回答道:“我父亲本来就应该接掌皇位,却因为奶奶的偏心,而失去皇位,我只不过是替父亲拿回他该得的东西而已。”到了这时,奶孙两人仍固执己见,耶律屋质再也不想忍受下去。他先是怒斥耶律阮:“你父亲当年逃到南朝就不应该,而你却一直仇视自己的奶奶,这更是不应该。”然后一转身,他神色激动地看着术律平:“太后无论做什么决定,干什么事,都假托先帝遗命,连国君传承都擅自更改,你想要契丹四分五裂么?”说到这里,他将算筹扔到地上:“你们根本没有真正谈和的想法,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顾契丹的子民,那么就开战吧!我再不会说一句话。”祖孙二人沉默良久,一生刚强、从不低头的术律平流出了眼泪,她颤颤微微地捡起一根算筹。从来没见过奶奶流泪的耶律阮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认真地看了一眼奶奶,也默默地捡起一根算筹。随着术律平的退让,一场内战消弥于无形,双方签订了横渡之约,耶律阮成功上位,人称辽世宗。当然此后的大辽政局,背叛不断,流血不止,长期处于动荡之中。文/蓝风烛尘
5、大辽的历史简介大兴隆禅寺碑刻大兴隆禅寺遗址位于北京平谷区北部约9公里处的太后村。据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志》载民间传说,辽国萧太后出生于此,故名太后村。大兴隆禅寺遗址现存两通元代碑刻,为《大兴隆禅寺创建经藏记》碑和《大兴隆禅寺圣旨》碑。《大兴隆禅寺创建经藏记》碑,元大德元年(1297)立石。碑文记述至元二十九年(1292)中书省平章政事铁哥之母代国太夫人李氏布施钱财重修殿宇,自余杭迎大藏经5000余轴安奉。《大兴隆禅寺圣旨》碑,俗称八思巴文碑,元大德三年(1299)立石。碑阳碑额、正文皆为八思巴文,碑阴正文阴刻楷书。碑文记述元廷圣旨宣谕军兵、官员使臣人等,禁约侵扰寺院。该圣旨碑是北京仅有的一通保存完整的八思巴文石碑。大兴隆禅寺碑刻是北京地区元代早期碑刻之一,起到了修史补阙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摘自太后村相关介绍)
6、大辽的历史天龙八部中萧峰这个南院大王描写里基本是照着辽国二把手写的,仅次于辽帝耶律洪基,甚至权力大的跟诸侯王似的。原文如此描写:萧峰官居南院大王,燕云十六州固属他管辖,便西京道大同府一带、中京道大定府一带,也俱奉他号令。耶律洪基也说南院大王的官位在我契丹已是高。但实际上金庸应该是搞错了契丹的官职体系,南北二大王,在契丹的官员中其实是第五第六位,辽史百官志里,介绍契丹百官,顺序是北南枢密使、北南宰相、北南大王。金庸还搞出了乌龙,他以为北南枢密归北南大王管,小说里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都管着一个枢密使,其中南院枢密使耶律莫哥还是萧峰得力干将。但实际上这俩官职都比两大王要高,宋代出使过辽国三次的官员余靖就曾记载“二王皆坐枢密下,带平章事之上”。北枢密院更是整个契丹军务的高决策机构“凡契丹军马皆属焉”。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被称作“百司首职”。
7、大辽萧太后简介一部二十四史从炎黄到崇祯。华夏民族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酷爱记载历史,放眼整个世界文明,唯独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有着详细的文字记录。在浩瀚的史海中就有这么二十四本书,从上古时代的炎黄一直记录到了明末的崇祯,后世将这二十四本书作为官方正史的重要代表作统称为二十四史。以朝代顺序来讲一下二十四史究竟是哪二十四本书。·第一本: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从上古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大帝刘彻的元狩元年,整个时间跨度3000多年。如此史学巨作独步海内,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桂冠。·第二本:《汉书》东汉班固。与第三本《后汉书》。这两本书合在一起,其实也就是从刘邦建立大汉到影帝王莽篡权以及位面之子刘秀复国的西汉与东汉历史。·第三本:《三国志》西晋陈寿。而第四本《三国志》记载的内容则是谋士武将大爆炸的东汉末年与三国历史。以上这四本书就是在史学界大名鼎鼎的前四史,三家霸业归晋之后华夏历史迎来了第一个至暗时刻血腥而混乱的东西。两晋南北朝开始,整个二十四史中从第五本《晋书》到第十二本《周书》都是在讲这个时期的历史。这七本书中记载南方政权的有司马王朝的《晋书》,金戈铁马刘裕的《宋书》,萧道成萧氏家族的《南齐书》与《梁书》以及陈霸先政权的《陈书》。而记载北方政权的史书有鲜卑拓跋氏的《魏书》,著名禽兽王朝的《北齐书》与超级豪门宇文家族的《周书》。由于整个南北朝历史过于混乱,以至于后来大唐的魏征在修完第十三本《隋书》之后史官李延寿又出了一个姊妹篇来专门补充南北朝历史。这两本书也就是第十四本《南史》唐李延寿。第十五本《北史》唐李延寿。昙花一现的隋朝,在完成终结、南北朝乱史的使命后迅速崩溃。于是第十六本《旧唐书》与第十七本《新唐书》开始记录大唐,是如何从万众瞩目到跌落神坛。唐朝覆灭以后,华夏历史迎来第二个至暗时刻。然而与烧脑的南北朝不同的是,唐朝之后的大混乱,五代十国阶段仅有七十二年。所以第十八本与第十九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本就足以概括。值得一提的是,《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一本差点断代的史书。如果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没有编纂永乐大典那么二十四史,只能遗憾的成为二十三史。北宋王朝虽然是五代十国后的中原政权,但实际版图面积还不如当年的秦王朝。所以当时北宋的宿敌,辽国与金国历史也被单独编纂收录。因此与第二十本宋氏同时空存在的还有第二十一本《辽史》与第二十二本《京氏》。有意思的是,这三本书同为一人所书,他就是大元帝国的后一道光宰相脱脱,来去匆匆的蒙古政权结束后,第二十三本《元史》诞生。至此除《史记》与《汉书》以外,其余史书都是后人写的前朝史。比如宋朝的欧阳修编纂《唐史》、明朝的宋濂编纂《元史》。这些政权不同的史官直书其事,不掩其瑕,都具有极高的职业操守。唯独二十四史中的收官之作《明史》在史学界出现了重大的争议。清朝统治者花了近六十年的时间编修《明史》。此时的史官已经从独立自主的学者变成了满清的写手。在不遗余力的抹黑下,整个明史可以说漏洞百出,以至于堂堂的官方史书居然能出现张献忠在四川屠杀六亿人,这种接近故事会与玄幻小说的伪历史事件。所以明史的失真,算是二十四史中的一个巨大遗憾。介绍完整部二十四史,或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没有被收录在二十四史中。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有一个大的不同在于,司马光采用的是编年体写法,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比如第一卷周记中的第一篇就是威烈王二十三年如何如何。而二十四史用的全部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纪传体来通过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比如《高祖本纪》、《伍子胥列传》等等。另外很多人都称读过二十四史,但你要知道读过与通读是两码事,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700万字。中华书局在上个世纪将其译成白话文并进行注释后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已高达1.2亿字。史学泰斗张舜徽废寝忘食,花了足足十年才敢说一句自己通读过二十四史。#大辽的简介#
8、大辽简介水浒传林冲的名气为什么那么大?只讲小说,不扯历史。历史上的教头是什么职务,和《水浒传》里的教头有什么关系?那历史上梁山有几万兵马、一百单八将吗?历史上有罗真人、九天玄女吗?历史上从大名府去开封需要从济州过吗?历史上从华阴去延安能到渭州吗?历史上的辽国被一个叫宋江的打到求和纳贡了吗?历史上玄奘法师的徒弟里有一个猴一个猪一个水怪吗?历史上唐太宗游过地府吗?历史上诸葛亮能祭风吗?会缩地法吗?历史上三国时代有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吗?《封神演义》里动不动还“一声号炮”,你能和人家矫情说商朝没有火炮吗?那历史上商朝还没有黄飞虎、雷震子呢。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狄青扫北,还有《说岳》里动不动就“踹营”,哪个符合历史了?李元霸八百斤的大锤符合什么历史?主要是因为你看的所谓“科普”是胡编乱造,而且我隐约猜到了是谁编的。林冲的职务说得很清楚,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说副枢密赵安抚累次申达文书赴京,奏请索取衣袄等件。因此朝廷特差御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正受郑州团练使,姓王,双名文斌,此人文武双全,智勇足备,将带京师一万余人,起差民夫车辆,押运衣袄五十万领,前赴宋先锋军前交割;就行催并军将向前交战,早奏凯歌,毋得违慢,取罪不便。”这是连级干部的任务?教头和教头是不一样的,林冲、丘岳、周昂是教头,刘高手下那俩被花荣吓得屁滚尿流的也是教头,甚至薛永这种跑江湖卖艺的也叫教头。书里说得很明白,高衙内要是知道林娘子的身份,一开始就不会来调戏,对招惹林冲这件事是很忌惮的,高俅的儿子能怕一个连级干部?富安也说:“衙内怕林冲是个好汉,不敢欺他。”水浒的武力描写还是基本符合现实世界的,一群衙役一拥而上就能抓住鲁智深,林冲如果光有武力没有身份,高衙内怎么可能怕他。林冲对鲁智深说:“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又是本官,又是本管,说明高俅是林冲的直接上司,哪有连级干部直属太尉的道理?“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却受谁的气?”陆谦的话也证明,林冲在禁军的教头中应该是排在前几位的,直接归高俅管,很受器重。随随便便就花一千贯买刀,也可见林冲的收入是很高的,官职不会太低。高俅叫林冲去看刀的时候,林冲的第一反应是“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并没觉得这是什么离谱的事,之后还发现来请他的人不是高俅府上的,说明他在太尉府是常来常往的,高俅请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这绝不是连级干部的身份地位。曹正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说过:“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姓曹名正,祖代屠户出身。”“都教头”这个称呼,说明林冲不该是一般的小教头,而是丘岳、周昂、王文斌这样的高级教头。既有“枪棒教头”的说法,也有“都教头”的说法,这样推测,林冲很可能是枪棒这一科目的总负责人。朋友们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