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通渊简介(俞通渊的历史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9:23:54 浏览
1、俞通渊的历史介绍

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还连累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指责朱元璋:“跟我亲近的人你都全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不屑地笑着说:“你怎么能与他相比。”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派锦衣卫抓捕了蓝玉,并牵连了和蓝玉亲近的15000余人,全部处死。朱元璋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惊讶,要知道,蓝玉本身是战功显赫的名将,还是另一名将常遇春的小舅子。为什么朱元璋要对蓝玉动手呢?还诛连与蓝玉亲近的一万多人,却唯独放过了一个人?这个人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欲知前因后果,请听我娓娓道来。其实,朱元璋对蓝玉早有不满,先是蓝玉违抗朱元璋下达的善待元朝后裔的命令,私自奸污了元朝的皇妃,朱元璋念及旧情,考虑到蓝玉战功卓越,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就放过了他。可蓝玉却越发放肆,居功自傲,时常不听朱元璋的命令,后期更是涉嫌造 反,而朱元璋正在加强中央集权,怎么会放过蓝玉,就把蓝玉及其相关的15000余人,全部处死了,这就是史上明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朱元璋处置了这么多与蓝玉相关的人,却唯独放过了一个人,他就是蓝玉的心腹俞通渊。俞通渊本身并没有什么才能,他是靠着父兄的功劳才上位的。而他能够逃过这一次清算,也是因为他的哥哥俞通海。当年,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等人是早投靠朱元璋反元的一批人,而俞通渊的哥哥俞通海更是不可多得的将领,是奠定了明朝开国根基的人才。俞通海不仅擅长水战,有勇有谋,还慧眼识英雄,认为朱元璋是真正的主公,主动投靠,并忠心护主,甚至救过朱元璋的命。1355年,朱元璋准备南渡长江与元军作战,却没有水师和船只渡江,十分苦恼。这时,俞通海带着一千多艘战船和水师前来投靠朱元璋,解决了朱元璋的这一麻烦,可谓是雪中送炭的恩情。而俞通海认得清的位置,并没有丝毫傲慢。在长江一战,俞通海奋勇杀敌,即便敌将是赫赫有名的名将蛮子海牙,他也没有丝毫畏惧,亲率轻船深入敌军,纵火烧毁敌船,让蛮子海牙狼狈而逃。这一场渡江之战可以取得胜利,俞通海功不可没,朱元璋也正式嘉奖了俞通海,而俞通海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1357年,张士诚旗下大将吕珍率领大军前来,来势汹汹,朱元璋这一方的诸多将领都劝俞通海避其锋芒,不要与之一战。但俞通海知道此战没有退路,唯有全力一战,才有一线生机。他凭借智慧和谋略,主动出击,让吕珍忌惮退兵,而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右眼。有勇有谋、忠诚的俞通海是朱元璋的爱将,但真正让朱元璋放过俞通渊一命的理由,是俞通海对朱元璋的救命之恩。鄱阳湖,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之地,这一场战争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即便朱元璋待在后方也并不安全,陈友谅一方的猛将张定边率军独自冲阵,试图活捉朱元璋。而诸多将领根本没有反应,朱元璋就陷入了危险。千钧一发之际,俞通海率小船赶了过来,命令士兵用头盔抵挡张定边的船舰,头盔都压碎了,才救了朱元璋一命。据《明史》中记载:“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朱元璋虽逃过一劫,但他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自己这一方的船相比陈友谅,简直就是小渔船,只能智取。但战场瞬息万变,究竟该怎么办呢?朱元璋惊奇的发现陈友谅一方的战船竟以铁链相连,朱元璋随即想到了火攻。此时,俞通海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率领七支敢死队,带上火 药,穿行陈友谅一方的战船之间,成功烧毁了数百条战船。一时之间,鄱阳湖火光连天,尸体遍布战场,战况十分惨烈,陈友谅一方损失惨重。据《明史》记载:“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俞通海再次率领六艘船,故技重施,陈友谅抵抗也毫无用处,俞通海顺利归来,陈友谅一方大败。此战之后,俞通海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然不同,既是有勇有谋的大将,也是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的兄弟。在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战事并没有停止,俞通海仍然在奋战,但俞通海在进捣桃花坞的战斗中,身中流矢,伤势严重,归还金陵休养。1367年四月,朱元璋亲自前往俞通海的府第看望,问道:“你知道我来看你吗?”俞通海已经不能说话,朱元璋挥洒涕泪走出大门。次日,俞通海就病逝了,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哭的十分伤心,并率领百官为他发哀,赠光禄大夫,追封其为豫国公。念及此处,朱元璋才放过了俞通渊,但又不能不处置他,说道:“我不杀你,你回家养老吧。”[文化拾忆阁]俞通海慧眼识英雄,认定朱元璋是真正的主公,真心投靠,并一心帮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居功至伟。长江一战,俞通海率水师投靠朱元璋,雪中送炭,帮朱元璋渡过长江;鄱阳湖一役,俞通海救了朱元璋,并英勇火攻敌船,大败陈友谅,为大明王朝的开创奠定了根基。俞通海逝世,朱元璋为其痛哭,是因为他有朱元璋为其掉泪的价值。忠诚,永不过时!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俞通渊简介#

2、俞通渊后代

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还连累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怒问朱元璋:“跟我亲近的人你都全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不屑地笑着说:“你怎么能与他相比。”蓝玉乃是明朝一大将,行为有胆有谋,征战多年无一败绩,主要的是他的身份,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他也算是朱标的舅父。蓝玉和朱标的关系,让蓝玉得以嚣张跋扈,就连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也多多容忍他。可惜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元璋痛苦不已,选择朱标之子朱允炆来继承大明的江山。但朱元璋知道,以朱允炆懦弱的性格,如果蓝玉不除,朱允炆的江山定然坐不稳,甚至老朱家的江山都可能改姓。于是,朱元璋悍然发动蓝玉案,他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功臣名将,所涉及的人物逾1.5万人。但其中却有一个蓝玉的心腹没有被株连,他叫俞通渊,不是因为他多牛,而是因为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海没有儿子,而他又是俞通海的弟弟,为了留下俞家香火,才有开头那幕。其实俞通海有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叫俞通源,也立下了不小功劳,但由于早逝,没有因为后来的胡惟庸案而被株连,只是废除了爵位。好家伙,也就是说,俞通海一家三兄弟,一个弟弟通胡惟庸,一个通蓝玉,本来都是抄家灭族的罪过…但好在朱元璋看在俞通海面子上,留下了俞通渊。为什么朱元璋会这样做?他不是心狠手辣吗?都是因为俞通海太猛了,功劳太大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很多青壮年为了避祸,都结寨自保。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也是如此,地处巢湖。后来听说了朱元璋的威名,就率巢湖水军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因为他正准备准备南渡长江作战,正愁无船,俞通海就送来了船和士兵!这不就是瞌睡碰到了枕头吗?当时元朝水军的楼船十分高大,朱元璋初战不利,好在俞通海率领巢湖水军加入战斗,“操舟若飞”,这才击败元军,渡过长江,才有攻占金陵的后续!有次、张士诚大军开来,很多将领都很害怕,想要避战,只有俞通海挺身而出:“敌众我寡,如果撤退,必然暴露军力不足的事实,不如迎战。”结果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但俞通海没有害怕,自己不能再战,但派人穿着他的衣服督战,生生吓跑了张士诚的部队!1363年,洪都保卫战后,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立即不攻城,选择东出鄱阳湖迎战,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朱元璋的船则要小很多,仰攻之下,难以匹敌。此时朱元璋的手下郭兴建议,决定改用火攻破敌,但转头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瞅准朱元璋所在的船只直冲而去,朱元璋被迫掉头,结果搁浅,包括俞通海在内的很多人过来支援,才救下来朱元璋。次日,俞通海与廖永忠等用七艘船装满火药,撞入陈友谅船阵中,趁着大火,烧毁陈友谅数百艘巨舰。没多久,俞通海故技重施,这次好久没有出来,朱元璋都差点以为他没了,结果安全出来,军心大振,大战继续进行,后朱元璋大获全胜。但俞通海一次次用这样的冒险的战斗方法,有一次终于翻船了,他身中流矢就多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知道后,哭的十分伤心。并赠俞通海光禄大夫,追封其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可以说,俞通海为了朱元璋的宏图伟业,一次次刀口舔血,用生命来捍卫,结果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和尊重。在后期朱元璋的残忍手段之下,还记得昔日的战友情,留了他弟弟一命,保住了他家后的血脉!只是去掉了他弟弟俞通渊的爵位。奈何6年后,俞通渊不知怎么地被朱允炆找出来,让去征伐燕王朱棣,结果战死沙场,可叹。

3、俞通渊介绍

朱允炆时期,朱元璋遗留下来的大将还有很多,包括:郭英,开国名将,捕鱼儿海之战的副统帅。耿炳文,捕鱼儿海之战前锋。杨文,辽东第一任总兵官,从大漠西南沿海到蒙古女真洞蛮倭寇,沙漠山地海战无一不通。宋晟,西凉名将。瞿能,坐镇西南,平定月鲁帖木儿。何福,开国名将。俞通渊,开国名将,洪武朝骠骑大将军,鞑军骑兵统帅。平安,杨文手下头号大将。盛庸,沐盛,都是后起之秀。这些人久经沙场,年富力强,很多都是洪武朝时期的大将了。比如,瞿能随李景隆第一次北伐,仅凭千人就攻破北平张掖门,攻入城中,只要正常点的主帅,都知道发兵增援,这样北平就能攻克,朱棣的叛乱就能平定。然而李景隆不正常,他不仅不发兵,反而让瞿能率兵撤出北平,将城池还给燕军。这已经不是没有大将用了,是朝廷指挥方面出了大问题,有多少大将都没用。​

4、俞通渊哪里人

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还连累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指责朱元璋:“跟我亲近的人你都全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不屑地笑着说:“你怎么能与他相比。”这个人就是俞通渊,他能够逃过一劫,不是因为他自身有多大的军功。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俞氏一族的"一将二相三侯",这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是明朝的开国名将。元末政治混乱,统治阶级剥削严重,百姓不堪压迫。许多人揭竿而起,纷纷抵制元朝的统治,其中就有俞廷玉。俞廷玉在巢湖附近建立水寨防御外敌,随后归顺了正在和县驻军的朱元璋。朱元璋正有想要攻打江南地区的计划,无奈却没有打仗所需要的船只,所以当俞廷玉带着水军投靠他后,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俞廷玉此人骁勇善战,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在一次领命攻打安庆的时候,不幸在阵前重伤而亡,可谓是为国捐躯了。俞通渊的大哥俞通海,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在诸多战争中都获得胜利,为大明王明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357年,朱元璋与张士诚针锋相对,张士诚派了十万大军来攻击朱元璋的军队。这十万大军不是等闲之辈,而由张士诚的首席名将吕真亲自率领,吕真此人十战九胜,朱元璋这边的将领都建议避其锋芒,只有俞通海坚决反对。俞通海认为敌进我退是有损士气的一种方法,只要明军选择了撤退,那么后必定全军覆没。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亲自率领部队与吕真展开激烈交战。作战之时,因为俞通海冲在前锋,不幸被敌军射中了左眼,鲜血直流,他也没有丝毫气馁。为了不助长敌方火焰、灭己队士气,他脱下自己的盔甲,让自己的手下穿上,代替他立于阵前继续指挥战斗。后吕真的大军作战不利,只能选择退兵。1363年,朱元璋在康郎山与陈友谅的部队相逢,朱元璋这边人少船小,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是俞通海偷偷潜近对方船只,趁着风势放了一把火,烧掉了陈友谅的二十多条船,这才让朱元璋的军队转危为安。交战的过程中,朱元璋所乘坐的船,不小心搁浅了。于是陈友谅便派张定边等一众手下,冲他的船行驶过来,准备将朱元璋活捉。随行的常遇春连忙射箭保护朱元璋,虽然已经射中了张定边的肩膀,可他们也没有阻止他们前进的势头。正在这紧急时刻,于通海率士兵乘船赶来,指挥士兵朝着张定边的船射箭。张定边见对方人多势众,只好退了下去放了朱元璋一马。朱元璋得救了,但是俞通海却在这次战争中,被敌方的战船挤压到了脑袋,多处受了重伤,连身上的盔甲都四分五裂了,可见伤势的严重。这次战争,朱元璋听从了俞通海的建议,一直拖着陈友谅的大军。不到一个月,陈友谅的粮草就耗尽了,本想拼死一搏突出重围,后却死在了乱箭之中。等到论功行赏之时,立下大功的俞通海位列第一。1367年,朱元璋在苏州攻打张士诚,俞通海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却不幸被敌军乱箭射中。因为伤势过于严重,他不得不回南京休养。朱元璋来探望他时,他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讲话都很困难,见俞通海如此憔悴,朱元璋也忍不住痛声大哭。第二天,俞通海便去世了,朱元璋亲自去吊唁,百官都为之叹息。俞通渊的二哥俞通源,1389年从广西打仗归来后,因多病缠身而亡。父子三人皆为大明王朝战死,俞通海还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朱元璋觉得愧对俞家,所以赏赐了俞通渊大量的金银珠宝,还封他为侯。同是在朝为官,俞通渊同蓝玉的关系一直不错。二人均是行伍出身,又一直带兵打仗,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蓝玉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胆识谋略皆高于常人,屡立战功。他还是太子妃的舅父,正宗的皇亲国戚。但他平时却十分骄横跋扈,常常动不动就打骂手下。待到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控告谋反,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处死,并且用的是极其残忍的剥皮之刑。除此之外,还抄了他的家,株连三族,一共杀了一万五千余人,哪怕是当朝的宰相,也没有被放过。可唯独只有一人免于死罪,那就是俞通渊。俞通海病逝前,朱元璋曾去探望,病榻前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希望朱元璋能够照顾下他的家人,朱元璋答应了。现在俞家这一代的男丁只剩俞通渊一个,朱元璋忍不住叹息,后还是放过了他,让他告老还乡去了。作者:岸芷汀兰编辑:葛剑生#俞通渊简介#

5、俞通渊墓

1393年,朱元璋处死包括蓝玉在内的15000余人,临死前,蓝玉质问朱元璋:“杀我没关系,为什么要杀我全族,又为什么偏偏放过他?”朱元璋耻笑道:“你不配与他相提并论!”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其战功显赫,所向披靡。朱元璋在建国后封蓝玉为凉国公,赏赐豪宅珠宝。蓝玉也自持身份高贵,一时得意忘形,只知上阵杀敌,不懂君臣之礼。背着朱元璋大肆收义子,并成立蓝家军。有一次蓝玉陪同朱元璋探望军营时,朱元璋看到一支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问起哪来的,蓝玉说是他收留的义子,随即下命令让他们给朱元璋看一下训练成果。朱元璋看后连连赞叹,就随口说:“挺好,挺好,你们休息一会吧!”谁知这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地训练着,丝毫不理会朱元璋,只见蓝玉一声令下,这些士兵才停下休息。朱元璋震惊,“咱家说的话还不如你蓝玉啊!”愚蠢的蓝玉不仅没感觉到危险,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以致于朱元璋不得不杀他,并株连15000余人,包括冯胜、王弼等人,但唯独放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俞通渊,他的能力并不是很突出,普通,但他的背景却不普通,也就是他的父兄。可以说没有他的父兄,就没有现在的明朝。早年间,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带着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兄弟在巢湖一带组建了一支水师船队,反抗元庭统治。1355年,元庭派20万大军围剿俞廷玉等人,但无奈实力悬殊,正面迎战只会全军覆没,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俞通海提议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看着前来投奔的俞通海,心想自己正急需一支精通水战的船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朱元璋和俞通海等人一番整顿后渡江南下,迎战元军。俞通海作战勇猛,面对高大威猛的元军毫无畏惧,率军乘船深入元军阵地,纵火焚烧元军船只,致使元军四散而逃,溃不成军。1357年,俞通海的船只停靠在太湖附近,张士诚麾下大将吕珍频频挑衅,俞通海忍无可忍,主动出击,双方交战激烈,俞通海右眼不幸被射伤,但他依旧没有退缩,士兵们看到俞通海如此勇猛,顿时士气大振,一个个视死如归。吕珍看战况不利,就退兵了。俞通海右眼因伤势过重瞎了。俞通海不仅骁勇善战,还忠心护主。1360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龙湾会战,眼看战况对朱元璋越来越不利,俞通海临危受命,突袭陈友谅后方军营,使得朱元璋由危转胜。心高气傲的陈友谅不甘心龙湾战败,率领60万大军来到了鄱阳湖,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朱元璋的船远不如陈友谅的先进,在双方交战中,朱元璋的船不幸触礁搁浅,敌军见此情形,准备一拥而上生擒朱元璋。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俞通海,他率部下前来营救,危难之际,他是士兵们用头顶住敌军船只,头上的盔甲都快挤碎了,也没松手。也正是这样,朱元璋才得以逃脱,而朱元璋感动,俞通海舍命救他的场景。【引用《明史》中: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陈友谅本可以靠大船的优势取胜,但无奈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可能陈友谅没看过火烧赤壁吧——陈友谅竟把船只用铁链连接起来。朱元璋观察看到后,知道机会来了,立即派俞通海火烧陈友谅船只,俞通海也不辱使命,率领部下乘坐小船蛇形走位,混入陈友谅船队中。很快陈友谅的船只就起火了,一时间湖上火焰四起,呼救声此起彼伏。没过几天,陈友谅方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朱元璋乘胜追击,终陈友谅被乱箭穿心,朱元璋大获全胜。【引用《明史》中: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十分认可俞通海,不仅仅是因为俞通海骁勇善战,而且还有俞通海奋不顾身的护主之举,都让朱元璋铭记在心。不幸的是,在后来与张士诚的交战中,俞通海身先士卒,被敌军乱箭射杀,年仅38岁。朱元璋知道后泣不成声,亲自前往吊唁。后来,俞廷玉、俞通源也都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俞家四人只剩俞通渊一人。而俞通渊虽为蓝玉麾下,可并无野心,朱元璋也不想赶尽杀绝,毕竟俞氏父子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就让俞通渊回家养老了。而蓝玉因为自己开国元勋的身份,肆意妄为,俨然一副与朱元璋平起平坐的姿态。随意践踏北元王妃,王妃受不了侮辱就自尽身亡了,朱元璋知道后十分生气,但想到蓝玉战功赫赫,就没有深究。@川页Saying而愚蠢的蓝玉却认为朱元璋默许他这种行为,后来又私自组建军队,成功让朱元璋对他起了杀心。此时朱元璋虽有杀心,但还不想立刻动手。可蓝玉和太子朱标的关系匪浅,可天有不测,朱标还没登上皇位就一命呜呼了,皇位继承人自然落到了皇长孙朱允炆的头上了。朱元璋怕朱允炆压不住蓝玉,便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株连。至此,一代名将陨落。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看法!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6、俞通渊蓝玉

1393年,朱元璋将蓝玉剥皮实草,牵连高达15000人,在行刑时,蓝玉不服气道:“皇上您要杀我,我认罪,为何还要杀光所有与我有关系的亲人,只放过我的心腹?”朱元璋冷笑道:“他岂是你能比的?”蓝玉,明朝开国年间的一位名将,可是他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的关系,胡作非为,恃宠而骄,大量收义子,甚至比朱元璋还收得多。后来,蓝玉被人举报谋反,朱元璋怒不可遏,将蓝玉一团叛d统统处死,株连高达一万五千余人。到了行刑之前,蓝玉不服气道:“皇上您要杀我,我认罪,为何还要杀光我所有的亲人,为何放过我的心腹俞通渊?他难道没有一点罪吗?”朱元璋不屑一顾,冷笑道:“他岂是你能比的?”说完,朱元璋就立刻让人把蓝玉剥皮实草。那么,朱元璋杀了蓝玉,为何要放过蓝玉的心腹俞通渊?其实,朱元璋之所以放过俞通渊,一是知道俞通渊没有任何野心,也没啥本事,更没有谋反的意图,再加上俞氏一族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已牺牲3个,只剩俞通渊一根独苗,朱元璋也不忍心下手。俞氏一族有4人,分别是哥哥俞通海,父亲俞廷玉,弟弟俞通源,还有俞通渊。起初,俞氏父子四人在巢湖地带发展,带领着一批强大的水师军队对抗元庭。元庭眼里容不下沙子,1355年,派出20万元军,力图一举剿灭俞氏集团。俞通海见形势不妙,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于是劝说父亲俞廷玉,一起投奔起义军朱元璋。俞通海对于朱元璋早有耳闻,他认为朱元璋不同于其他义军,朱元璋对待部下十分友善,赏罚分明,善待黎民百姓,是一条仁义之师。而朱元璋正准备渡江作战,正在愁水上如何作战,见俞氏4父子来投奔,他心里乐开了花,本来朱元璋就缺乏水军,而俞通海四人精通水战,战船几千艘,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随后,朱元璋与俞通海谋划,打算一举歼灭巢湖20万元军。之后,俞通海与朱元璋一起返回巢湖。连老天爷都要助他们一臂之力,回到巢湖后,天空连降大雨,巢湖水位升了许多,而俞氏4父子擅长水战,水位升高更有利于俞通海。见元军来犯俞氏老巢,俞通海怒气冲天,带着众将士与元军厮杀,而元军不擅长水战。很快,元军被俞通海杀出一道口子,加上朱元璋相助,元军被打得溃败而逃,明军乘胜追击。成功击败元军后,朱元璋和俞通海一起渡江,而俞通海在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十分高兴,1357年,封俞通海为枢密院判官。而俞通海被封官后,他并未居功自傲,而是一心为朱元璋分忧解难。1360年,朱元璋正和陈友谅在龙湾大战,而陈友谅十分擅长水战,形式对朱元璋不利,俞通海二话不说,直接率领部将突袭陈友谅军营,在慈湖烧毁敌军战船,打得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抓获陈友谅7员大将,论功第二。自龙湾战败,陈友谅十分不甘心,于是发动了鄱阳湖之战。他亲率60大军,力图一举歼灭朱元璋。而朱元璋因不擅长水战,在战斗过程中,战船不幸搁浅,陈友谅大喜,派出士兵打算活捉朱元璋,一雪前耻。就在此危难时刻,俞通海亲率大军,驾驶战船迅速赶来支援。为了营救朱元璋,俞通海拼死一搏,和士兵们用头盔顶着敌军大船,把头盔都挤破了,才把朱元璋救出来。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大获全胜。而俞通海冒死相救朱元璋,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甚是高兴,给俞通海记首功。大败陈友谅后,1362年,俞通海随徐达讨伐叛将祝宗、康泰,收复了南昌。1366年,俞通海随朱元璋攻打张士诚,他奋勇杀敌,万夫莫开,打得张士诚落败而逃。1367年,大军包围了平江,徐达命俞通海率军前来会合,然而,在进捣桃花坞的战斗中,俞通海身中流矢,伤势严重,回到金陵休养。同年四月,朱元璋亲自登门看望俞通海,见他昏迷在床,朱元璋含着眼泪对他说:“你可知我来看你吗?”但俞通海伤势太重,已不能回答。次日,俞通海便去世了,享年38岁。朱元璋得知后,心里十分难过,他追封俞通海为豫国公,配享太庙,立功臣肖像。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亲率百官,为俞通海发哀,并将其厚葬,带领着百官在坟前祭奠昔日的大忠臣而剩下的俞氏3父子,在此后的战役中战死,为大明捐躯,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俞通渊虽然没有在蓝玉案被杀,但在永乐年间,战死于白沟河。自此,俞氏家族便开始没落。在蓝玉案中,俞通渊逃过一劫,说明朱元璋为人比较开明,在朱元璋心中,他认为,功过不同,应赏罚分明。而俞氏家族一生都在为朱元璋卖命,朱元璋虽然杀戮心重,但他也不会错杀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在明朝那些开国功臣之中,很多人都是犯了大罪,蓝玉就是犯了谋反罪,朱元璋才将其诛杀,而对于俞氏4父子这样的忠臣,朱元璋一直重用,如今,俞氏家族只剩下俞通渊一根独苗,虽为蓝玉心腹,但他未曾参与行动,朱元璋自然多加保护。在古代君王眼里,不光要能力出众,还要忠诚才行,而俞通海,就是如此忠肝义胆的忠臣,一心为国效力,实属难能可贵。做人亦是如此,不光要有能力,还要讲诚信,方能成大器。

7、俞通渊家谱

1393年,朱元璋处死蓝玉,株连15000余人。临死前,蓝玉质问朱元璋:“凡与我亲近之人,你都要杀,为何唯独放过一人?他可是我的心腹。”朱元璋大笑道:“你和他没法比。”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逆袭成为一国之主,可见其有着异于常人的眼见和非同一般的能力,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朱元璋痛下杀手,诛杀15000余人。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一拨人为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所成就的功绩称赞不已,而另一波人觉得他太过于激进,诛杀将近15000余人。这一事件正是发生在洪武时期的蓝玉案,凉国公蓝玉所求不满欲图谋反,朱元璋便凭着这一借口为加强集权,大肆诛杀案件牵连官员,不仅蓝玉一门,连同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俞1.5万人。蓝玉案在当时引得人心惶惶,连同胡惟庸案、郭恒案和空印案被称为“洪武四大案”。蓝玉临死之前见过朱元璋一面,他不知从何得知,朱元璋将他一族诛杀殆尽,却放过了一个人。彼时蓝玉都快上断头台了,他还要挣扎着问朱元璋,“你杀了那么多人,你既知晓他是我的心腹,为什么偏偏会放过他?”想必清楚明白蓝玉已是将死之人,朱元璋很大度的告诉他,“你是将死之人,和他没法比。”那此人究竟是谁?竟然能让诛杀15000余人的朱元璋手下留情,留他性命?在这场诛杀中留下一命的,正是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海、俞通源的弟弟,俞廷玉的小儿子,明朝将领、越巂侯——俞通渊。要说俞通渊,他的功绩远远不及他的两个哥哥和父亲,他的父兄都是开国大将,助力朱元璋成就大业的得力助手。约莫至正十一年时,汝、颖二河多出强盗,世道祸乱,不少人结义四起,俞氏父子不得不也举戈谋反,投靠了李普胜一行人,后为求自保在巢湖安营扎寨。直到后来朱元璋驻军和阳,预备南渡长江。俞家父子的合伙人廖永安,打听到了这一消息,连忙叫来几人。当时左君弼就扎寨在庐州,此人仗着兵强马壮,到处作乱,还不止一次挑衅和为难巢湖水军,俞氏等人实在招架不住他们屡次为难,导致他们处境十分艰难。“如今这世道实在过于杂乱,我们盘踞在此,左右情势都不太乐观。现下我打听到和阳驻扎着朱元璋的军队,他们正准备南渡长江!”朱元璋此时风头正上,他勇于作战,且较为灵活,而他所统帅的军队,至此都不曾有败绩,而廖永安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打算同另外几人商量,选择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军队庞大,此次南渡长江,想必没有足够的船只过河,他的能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现如今我们处境艰难,恰巧就遇到如此有勇有谋之人,不如干脆就投靠他,也对得起兄弟们的跟随!”几人听罢觉得十分在理,朱元璋的威名现不少人都见识过,与其久居在巢湖,忍受着左君弼的挑衅,不如就跟着朱元璋干一番大事业,好歹后世说起不是屈辱委人之下。当即廖永安便将俞氏父子派遣前往和阳,朱元璋正愁没有足够的船只带领将士过河,听到消息十分高兴,亲自前去接引。此后他们巢湖一行人便跟着朱元璋,俞通海俞廖永安两人更是战功赫赫,大破多所城池,收复不少区域,为朱元璋初期领土的扩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更于鄱阳湖水战这一战役中,救了朱元璋一命。俞通海战功显赫,为朱元璋鞠躬尽瘁,彼时威名赫赫,却在进捣桃花坞一战中,身中流矢,伤到要害。朱元璋亲自到俞通海的府邸看望他,他却伤的说不出话,朱元璋见此情形,心痛不已。次日俞通海便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悲痛万分,追封其为豫国公,并亲自率领百官为其发哀。而或许正是因为有好父兄的原因,朱元璋在这蓝玉一案中,独独留下了对此也有牵连的俞通渊的性命。俞氏父子四人,除去幸存的俞通渊以外,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三人皆是战死,朱元璋向来对功臣之后十分优待,更不要说是为他战死的俞家三人。朱元璋之所以能留俞通渊的性命,一方面是看在俞家父子对大明的建立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便是俞通渊本人的权力不大。所以说,帝君之心不可度,何况是朱元璋这种从一无所有到坐拥江山的开国皇帝。参考文献:《明史》

8、俞通渊结局

1393年,朱元璋下令处死蓝玉,蓝玉在刑场上不停地大喊:朱元璋我不服!你杀了那么多人,为何唯独放过他?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笑着说道:蓝玉呀,蓝玉,你凭什么和他比!朱元璋口中的这个他指俞通渊,他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他有一个对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哥哥俞通海,这个人来头不大,但他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俞通海原本俞弟弟在巢湖占海为王,拥有战船一千多艘,本来不想参与乱世纷争,只求自保。可元廷突然派兵攻打想要夺走这1000多艘战船,直接激怒了俞通海投降朱元璋,彼时的朱元璋正愁着没有水军如何渡过长江的时候,俞通海的到来无疑给朱元璋打了一针强心剂。俞通海与朱元璋会和后,势如破竹直接将巢湖的元军打败,战役中俞通海与弟弟俞通渊奋勇杀敌,以一当百,加上俞通海熟读兵书,朱元璋对他是越看越喜欢。1357年,张士诚率兵攻打朱元璋,朱元璋谋士建议暂避锋芒,可俞通海却说道:现在敌众我寡,正是检验我军将士的时候,若撤退必然损失士气,不如直面迎敌,打他个措不及防。李善长也表示赞同,朱元璋当即排兵布将与张士诚的大军交战,俞通海请命为先锋,朱元璋欣然同意,只不过这一战堪称惨胜,即便俞通海与将士们个个以一当十,可也抵不过张士诚人多势众,战役中俞通海眼睛被射中,被射中后疗伤时,他让侍卫穿着自己的铠甲继续指挥。士兵们看到将军受伤依旧有序指挥,士兵们也受到了鼓舞,个个摆出不要命的姿态与来犯之敌搏斗。没多久张士诚的士兵便撤退,这一仗赢的很险,若张士诚再坚持攻打两天,俞通海一定抵挡不住,可他选择了逃跑。得知俞通海在此战中折了一只眼睛,朱元璋也是十分心痛,赏赐了很多金银并且亲自前去慰问,俞通海见到朱元璋后笑着说道:上位,让您费心了,这点小伤还让您惦记。此刻朱元璋的心里早已将其当成了好兄弟,真正意义上的兄弟。鄱阳湖大战时,朱元璋被陈友谅铁甲连环战船所困,众将不知所措时,俞通海直接带着曾经心腹手下闯入连环船阵,几艘小船有序的穿插,连环船虽坚不可破,可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随便分割,俞通海当即回去带着火油一把火将陈友谅引以为傲的战船烧毁。此战结束后,天下基本大定,朱元璋也好好赏赐了这个曾经救过自己命的好兄弟,此后俞通海依旧积极的建功,可天妒英才,攻打张士诚老巢桃花坞的时候,俞通海被射中,伤势十分严重,根本等不到军医救治便离开人世。建国后,朱元璋追封俞通海豫国公并配享太庙,享受后世朱家子孙供奉,由于俞通海离开时不过38岁,连年征战也就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弟弟俞通渊就继承了哥哥的国公之位,可惜俞通渊看人不清,与蓝玉走的近,朱元璋在杀蓝玉的时候,俞通渊也认为自己必死。谁料俞通渊到达宫中后,朱元璋意味深长的说道:你回去吧!朕看在你哥哥的面子上不会动你。就这样俞通渊回家养老,多年后朱允炆将俞通渊召回参加靖难之役,战斗中俞通渊不幸中流矢死亡。